Banner

追查捕鸟者

产品详情

  每年秋季,数以万计的候鸟由北向南迁徙,为生存。山间,人类用竹竿架起大网,源于经济利益。不幸撞网的候鸟流向市场,成为盘中餐、笼中宠物。一位森林公安说,“几百个网下去,一晚上的收入有将近三万元。”

  研究显示,2014年至2020年间,国内9256条涉及野生动物非法狩猎的法律文书中,65%的捕获物为鸟类,其中近50%是濒危物种。

  岳桦等护鸟的人说,随着法律的修订、反盗猎行动的开展,鸟类的非法狩猎已有所遏制,但今年以来,多地的捕鸟现象仍屡禁不止。

  2022年,办理野生动物案件有了新的司法解释,以涉案动物的价值总和作为是否刑事立案的依据,未达到标准一律执行行政处罚。由此,公安和林业的衔接、鉴定与价值的计算,让执法陷入僵局。

  事实上,司法解释的变化源于“平衡”争议:究竟是保护野生动物,还是维护人的权利?

  10月13日,海岛的秋风中回荡着鸟鸣。此刻,护鸟人士岳桦却为这曲交响忧心。

  各种猛禽的尸体散落在山间,身首异处。地面上的新鲜血迹、一些尸体的鲜红肉身,显示这桩“惨案”应该发生在当天。

  这些网的两端用木头支起,网眼大小不一,针对不同鸟类的体型制定,大的约有四指宽度;网线细密,在阳光下才能看清。

  “捕鸟用的一般是粘网,每隔一段都有一条粗线。”岳桦表示,这样一来,网面撞到飞鸟后往下坠落,形成一个网兜,把鸟罩住。撞网后的鸟会出现应激反应,用爪子或者嘴巴去抓住网线,越抓,缠得也就越紧。

  挣扎的过程中,鸟网容易套住鸟的脖子,导致窒息。若是烈日当空,没过多久,一些撞网的鸟就会失水而亡。

  他解释,猫头鹰、雀鹰在市场上并不紧俏,因此它们的头被砍下来,肉身能冒充更珍贵的猛禽;另一些完整的雀鹰可以拴在鸟网上当作诱饵,一旦苍鹰、游隼等猛禽捕食,便能落入网中。

  根据前中山大学博士梁丹的一项研究,2014年至2020年间,9256条法律文书显示,非法狩猎现象分布在国内319个市一级城市。鸟类是最常见的狩猎物,六年三个月间被捕获数量超越205万只,这仅是被立案查处的数字。

  岳桦说,2012年后,随着一轮轮反盗猎整治行动的开展,“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不过,今年9月,候鸟开始迁飞,护鸟人士仍收到不少捕鸟的举报线索,地点遍布山东、安徽、湖南、广东等多省,不少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人们口中的“千年鸟道”。

  中原和北方地区的鹰猎文化历史悠远长久:买回去的苍鹰驯养后用以捕猎幼鸟,越雄壮的鹰捕猎能力越强。一只两斤二两以上的苍鹰,能卖3000元到5000元不等。重量每增加一两,价格增长约1000元。

  其他被捕的鸟类,则被当作野味和笼养宠物。非猛禽的蜡嘴雀歌喉动听,一只能卖100元,有时能溢价到几百元、甚至一两千元。

  10月26日,岳桦向当地公安报案,得到反馈:立案6起,抓捕3人,其中两人取保候审;鸟类解救6只活体,查获3只尸体。“一个山头上都不止这些数量。估计够不上刑事案件。”

  巡查以来,“很多护鸟人士的举报不被重视。”岳桦说道,一些举报等来了抓捕,最后以搁置或行政处罚了事。

  “捕鸟有一条产业链,特别成熟。”岳桦说,过去的十年里,护鸟人士们调查发现,一些鸟获被送往当地的餐馆、集市、养殖场,另一些则通过货车跨省运输。“7个卡车,装的全部是鸟。”一位护鸟人士回忆。

  他眼见,一位生鲜店主端着两个箩筐,左右张望走进店内。箩筐的缝隙里,钻出一个小鸟脑袋。

  8时05分,他拨通了当地派出所的电线分钟后,县城的森林公安抵达现场,在店内搜出9只活鸟,1只疑似国家保护动物,又在冰箱里翻出了3只小鸟的尸体。

  他说,去年4月起,办理野生动物刑事案件有了新的司法解释(《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22〕12号)。旧的司法解释从“行为犯”的角度考虑,没有设定入罪门槛。尽管《刑法》中有“情节较轻”的认定标准,但在实践中,只要发现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比如国家保护动物,无论数量、价值多少,基本都构成犯罪,“一只就能入刑”。

  但新的司法解释统一以涉案动物的“价值”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无论是不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动物制品的价值总和要达到2万元,才能予以立案。

  “如果未达到立案标准,公安部门就不能介入,只能让林业局实施行政处罚。达到了标准,公安就会抓捕,检察院起诉,法院会判决。”傅军说,具体鸟获的品种、价值总和多少,按照惯例由林业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确定,判断是刑事还是行政案件,再决定移交给哪个部门处理。

  另一位森林公安表示,原来森林公安和林草部门属于同个系统和单位,2019年机构改革后分开,分管刑事和行政案件,职能有重叠的部分。

  此前岳桦提到,护鸟人士没有执法权,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任何个人可以向公安机关、工商局或野生动物行政主任部门举报违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其中,陆生野生动物的行政主任部门是林业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渔政局。他常常遇到,一些基层的执法人员并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直说“不是我们的事儿。”“去找其他部门。”

  傅军坦言,森林公安整个大队,就只有十个能出外勤的刑警。假如没有林业的行政力量来补足森林公安的空缺,两者衔接、配合不好,很难开展工作。

  他了解到,野生动物对生存空间、通风条件要求很高,有专门的储存场所。一般的野生鸟类不能在室内放置隔夜,不然很容易死亡。

  “我们没有地方来储存这些野生动物。”傅军埋怨道:“如果公安私自转移,死了算谁的?”

  “3只绿翅鸭、2只夜鹭、1只黑水鸡、1只白骨顶鸡……”鉴定专家这样认为,涉案动物中,有一只在国家二级保护之列,其余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他说,鉴定费视鸟类品种而定,一只鸟要800元以上,有些要1000多元。周延丰附和,此前其他市的林业局,光鉴定费就花了十几万元,财政批不下来。

  “老是欠这些专家钱。”陈波表示,本地有野生动物鉴定资格的司法鉴别判定中心很少,冷冻的小鸟尸体要送往北京做DNA检测,才能确定种类。

  2022年,国家林草局办公室执法监督处处长汶哲撰文指出,基层林草部门普遍反映野生动物保护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为刑事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出具认定意见难度很大。林草部门应该尽快掌握新规则,加强和司法机关的对接。

  “鉴定完成后,国家二级或以上保护动物需要保管、向上面请示,属于‘三有保护’的鸟类进行放生,冷冻的尸体可以直接埋掉或者做无害化处理。”林业局的森林资源管理股股长说道。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新的司法解释在野生动物的价值计算上采用了“双重标准”。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制品依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价值评估标准(《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方法》)核算: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所列野生动物基准价值的十倍核算;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所列野生动物基准价值的五倍核算。

  其他野生动物及制品,包括“三有保护动物”,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参考办法,可根据销赃数额认定或者市场行情报价计算。

  很多次,他举报后,捕鸟者只有行政处罚。一位森林公安提到,一些捕鸟者移动性很强,抓现行的话,鸟的数量不会很多,获利主要靠日积月累。在广东省某市的林业局,拆除的鸟网杆子已有近500斤的重量,鸟网举报依旧数量不减。

  岳桦不免担忧,“他们去别的地方,再捕一些其他的猎物,带来的经济价值可能比行政处罚要高。”

  他们并不警惕,和岳桦攀谈起,捕鸟在当地是传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抓了。”一个山头上,村里一人各占一片地。每年从中秋节开始,能捕将近一个月。春季时,候鸟过境特别快,捕的时间就短一些。

  在傅军的记忆里,老一辈已经习惯上山捕鸟,“他们都觉得太正常了,那会儿就没有保护法,也没有保护的观念。”

  一位森林公安说道:“一些人就是靠捕鸟在维持生计,抓了以后出来也照样搞,铤而走险。”

  而在日常巡查中,傅军和陈波发现,很多捕鸟、杀鸟者,其实是普通的农户与养殖户。

  他们时常目睹:在海边的养殖场,白鹭早上潜伏在远海,一到夜晚,十几只一齐向塘中突袭,抢食鱼虾;在果园,候鸟时常在荔枝、苹果的果壳上啃下窟窿;秋收时,白鹭在农田里捕捉昆虫,让一大片秧苗栽倒.......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当地政府制定,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初步统计显示,国内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针对野生动物致害的补偿或保险管理办法。

  不过,陈波指出,很多家庭承包户的土地、海域面积较小,达不到理赔的标准;候鸟带来的损失又难以计算,“具体面积还要叫个专家过来界定。”为此,架网是更低廉、便捷的驱鸟途径。

  另一头,岳桦等保护人士也尝试过推广其他替代措施:用反光、避免误撞的防鸟网,用敲打声、樟脑丸香袋等。

  但岳桦观察到,驱鸟网的成本比捕鸟网要高;声音与药包等驱鸟效果并不好。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架设捕鸟网是违法的。一些人把死鸟挂在网上,“警示”其他造访的鸟类;另一些人由此发现了捕鸟的经济利益,成为了产业链的一部分。

  傅军和陈波坦言,平时看到鸟网,一般都是警告、要求拆除。“(执法)是有点宽松在里面的。”“查得严了,老百姓对我们很反感。”

  日落时分,一众人来到河畔,将鉴定完的鸟类放生。周延丰解开塑料筐、捧出鹭鸟。刚一撒手,它便支起翅膀,一溜烟地消失在暮色里。

  2014年,河南一位大学生掏了两窝小鸟共16只,其中14只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20年,有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架设鸟网捕捉1只麻雀,被判处非法狩猎罪。

  不少司法界人士指出,这些判决不合情理,有刑罚过重之嫌。若不是职业捕鸟行为,由于普法教育的不足犯法,部分轻微情节应当被免于起诉、处罚或者直接不作为犯罪处理。

  2020年,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在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背景下,相关案件的处理难以适应新出现的复杂情况。司法解释调整后,对价值较小的野生动物不再“一只入罪”,对农民保护农户作物的预防性措施应该综合裁量,罪刑相适应。

  不少养殖户直呼“迎来了春天”。支持者认为,新解释提高了入罪门槛,但新增了五项从重处罚的情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原则。

  而在一些动物保护者和学者眼里,新的司法解释让许多野生动物狩猎沦为行政案件,经济利益远高于行政处罚,纵容了数量较小的犯罪。一些危害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会被“降挡量刑”:一只小熊猫的价值4万元,捕获50只以上才属于“情节很严重”,此前“情节很严重”的标准是5只。

  香港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韦凯雯曾在采访里提到,在世界各地,法官和检察官没有充分了解野生动物犯罪对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多案件被不恰当地从轻发落。毕竟,动物不会陈述自己受到的伤害。

  “谁和野生动物利益相同?没有。”自然教育专家、护鸟人士颜军说,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是注定孤独的”。

  数不清的利益博弈。岳桦被威胁,有线索不要往外捅,要求“私下解决”。颜军为了一片鸟的栖息地,和政府部门、实施工程单位一次次周旋。

  经费并不够多。一位鸟类协会的创办者谈及,项目的费用主要是依靠社会赞助和政府采购。“要有好的社会影响,良性的循环,做个调查要有漂亮的数据,办个观鸟节要能带动经济发展,当地才会支持。”

  圈子就那么点大。颜军的协会从2005年开始创办,注册的会员从370个到260个,同期国内钓鱼协会的会员数是几十万人。“多数人对鸟类保护的事,仍然不关心。”

  “平衡是条很长的路,但它总是不断地在向前走。”颜军说。不过,少数者的努力远远不足。仍然需要更好的自然教育,更多的公众参与,去推动执法与顶层设计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