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专家:套袋苹果比不套袋苹果用药量减少一半以上
- 2024-01-22 - 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6日 16:41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人民网手机看视频

  近日,有新闻媒体报道苹果“药袋”问题,将享誉海内外的烟台苹果推上了风口浪尖。网民提出质疑,果农大呼无辜,消费者疑虑重重。那么,烟台苹果为何要套袋?“药袋”苹果有无危害?套“药袋”果园的范围又有多大?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近日,记者听取了包括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在内数名苹果专家的说明,采访了苹果生产主管部门和相关方面一些领导,实地走访了与苹果打了数十年交道的烟台果农,了解到了烟台苹果的事实真相。

  口子村,烟台所辖栖霞市“十八盘”北麓一个小山村。533米的海拔高度,让这里成为栖霞苹果种植的标杆。77岁的果农王忠臣说, “种苹果,当然要套袋,一是光泽好,二是药残低,三是口感好。”

  在中国苹果产区中,烟台地位举足轻重。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烟台苹果个头大、果形正、色泽佳、口感好,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每年仅出口的苹果便达到60万吨,占全国的46%。由于地位特殊,某媒体关于“药袋”的报道,将烟台苹果一夜之间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套袋”这项技术也迅速为公众所关注。

  著名果树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刘成连教授,提起苹果套袋技术如数家珍。“1966年,日本研制出有利于苹果着色的双层纸袋。1981年,我国引进日本商品纸袋和套袋技术,1993年开始在胶东苹果园大规模推广使用,并于上世纪末在我国水果主产区广泛推广。现阶段套袋不但用于苹果、梨、桃、葡萄等北方果树的生产,而且大量用于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如柑橘、芒果、荔枝、枇杷等的生产。”

  在刘成连教授看来,苹果果实套袋是我国现阶段优质苹果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保持苹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苹果套袋的作用,一是使果皮细嫩光洁,色泽鲜艳,明显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二是在喷药时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药液非间接接触果实表面,以此来降低农药残留;三是可以有效预防苹果轮纹病和食心虫,减少病虫害防治用药。

  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姜学玲也表达了同一观点:“套袋苹果比不套袋苹果用药量减少一半以上,喷洒的农药不与果面接触,更关键的是,所使用的农药也由常规药物转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再加上其它配套管理技术,就可以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苹果。”

  媒体的报道,让公众记住了两种农药的名字:退菌特和福美胂。这两种农药是否违禁?

  烟台市农业局局长梁传松表示:“退菌特和福美胂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农药,尤其是在防治苹果腐烂病上,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在接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退菌特、福美胂都是常用的杀菌剂,往果袋里涂上调配比例合适的稀释药之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预防细菌滋生,降低对苹果的危害。在套袋技术流行之前,这两种药都是直接往树上喷,苹果非间接接触,通常只要在采摘期前60天停止施药就可以,不影响苹果的正常食用。”

  梁传松表示,对于药物果袋,目前国家一直没有一个相应标准和明确的要求。尽管这两种农药不是违禁药,但国家没有规定这两种药品可以用在果袋上,所以这种使用方法是违规的,这两年来烟台一直在打击这种行为。

  “眼下我们正在从两个方面入手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检测结果。”梁传松和记者说,一方面烟台农业部门正从全市现有库存苹果中抽取样品,送到省外权威检验测试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另一方面,市农业局已派出专门工作组,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烟台苹果的主要销售市场抽取样品,委托当地有资质的检验测试的机构做全面检测,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超标的烟台苹果。”

  2010年、2011年农业部两次对烟台苹果质量进行了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监测,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检测依据是NY/T761-2008、GB/T19648-2006等8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出口检验标准,检验测试的项目包括甲胺磷、联苯菊酯、异菌脲、氟虫腈等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其它有机物共50种农药。 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的材料证明:2011年出口的烟台苹果7100批次、21.7万吨,2012年1—5月份出口苹果2064批、5.6万吨,均未出现因农残超标引起的质量纠纷。梁传松说,“在WTO规则下,农产品出口的检验是很严格甚至是苛刻的,烟台苹果多年出口没有壁垒,充分说明其质量是过硬的。”

  烟台市果树站副站长单玉佐介绍,目前全市苹果种植培养面积266万亩,每年套袋数量约235亿个,从目前情况去看,仅有极少数果农使用过“药袋”。以烟台苹果主产地栖霞市为例,今年3月份以来共销毁了220万个“药袋”,并由政府出资购买普通果袋,替换下已经上树的60万个“药袋”。这些 “药袋”,仅占该市果袋使用量的0.01%。从烟台全市情况看,“药袋”使用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介绍,市苹果协会的177个团体会员拥有80多万亩果园,产量占烟台苹果产区的三分之一,他们是“烟台苹果”商标的使用者,其产品真正代表了烟台苹果这一品牌,在他们的果园里,没有一棵果树使用“药袋”。绝大多数果农不愿使用“药袋”。栖霞果农王科南算了一笔账:普通果袋售价在3分钱,而“药袋”则要贵出2分钱,雇人套袋的工时费也贵两分钱,按照高产果园一亩地套两万个果袋计算,每亩苹果园的种植成本就增加了800元。“我曾经试着用过一次‘药袋’,效果并不好,还费工费钱。”王科南说。 没有了经济效益,“药袋”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束怀瑞院士也表示,“药袋”出现仅两三年时间,大多属于小作坊生产,数量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