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无花果走出国际范儿

产品详情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016年5月30日,习在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是学校“三院两站一体系”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其主要职能包括:为地方政府、公司可以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承担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任务。作为培养(培训)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生及各类“新农人”的基地,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我校建设运营中的178个教授工作站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作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桥头堡”,多年来在站师生扎根祖国大地,谱写出了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篇章。

  值此二十大召开之际,社会服务处特别推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工作纪实《祖国大地上的“农大文章”》系列推送,讲述农大人“顶天立地”服务三农的动人故事,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献礼二十大。

  《本草纲目》记载无花果“不花而实”,但无花果实则“看似无花却有花”。其花为“隐头花序”,隐藏在可食用的“球状果”中,平时我们食用的“无花果”,其实就是由众多雌花和硕大的花托发育而成的复果。

  古印度有个奇妙的比喻,“无花果里寻花”形容去做一件毫无意义、不可能实现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只有矢志不渝的相信才会找到无花果之花。

  马会勤和无花果的情谊要从30年前说起:“说到浪漫,我与无花果可以说是两次一见钟情,1990年代初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时,在土化楼的南侧第一次见到无花果树,应该是老先生们多年前种下的,每年夏天的时候会去摘果子吃,十分喜爱。2010年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四川威远无花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金四方公司负责人,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把无花果事业做出点业绩来,从而开启了十多年与威远互相成就,一同成长的历程。”

  tips:据悉,国际园艺学会世界无花果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被称为无花果产业界的“奥运会”,是世界各国交流无花果研究进展与成果,展示无花果新品种、新栽培技术、新加工产品的重要学术会议,是展示举办地无花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推介本地无花果品牌、与世界开展合作洽谈等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平台。

  2019年9月,马会勤作为答辩人与申报团队远赴克罗地亚成功竞得2023年第七届国际园艺学会世界无花果大会举办权,这也将是世界无花果大会首次在地中海核心产区以外的国家召开。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申办的主要单位在这次筹备中起着核心关键作用。赢得这次园艺届的“奥林匹克”竞赛,意味着我国现已跻身世界无花果主要生产国,国际社会已充分关注并认可我国的无花果科学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那一年,被称为“无花果之乡”的威远县声名大噪,作为世界级盛会——2023年国际无花果大会的举办地,这里正在谋划着更加伟大的梦想。

  7年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在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挂牌,马会勤团队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校地合作技术攻关,那时这一充满发展的潜在能力的甜蜜事业,还有着种植品种单一、栽培标准化和技术集成不够、加工工艺优化与研发不足、市场推广和营销渠道不完善等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难题。

  2015年至2019年,教授工作站团队在当地开展了以品种为抓手,以标准化栽培为核心,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威远原来以种植布兰瑞克品种为主,这个品种适合加工,鲜食销售的市场竞争力不够,教授工作站首先为威远引进了以色列农科院的4个鲜食无花果品种,同时在当地开展了标准化轻简化栽培,以应对无花果种植劳动力日益老龄化的问题。

  经过7年的努力,教授工作站自主杂交培育的优系已经在威远进行试种和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为响应国家增加粮食生产的战略方针,马会勤教授团队在威远展示推广了无花果与粮食作物的间作的模式,实现了“一亩田、一亩园”无花果与大豆双丰收。

  教授工作站于2021年开展了无花果的南繁工作,成为我校首个在三亚进行南繁育种的果树种类,利用三亚冬季温度高、无花果不需要休眠的特点,每年增加5个月的生长期,同时明显降低了北方地区利用设施的成本,加快了育种进程。

  同时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教授工作站分别在无花果果实生苗的雌雄鉴定、果实品质发育和无花果乳胶成分解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进展。

  目前,9个植物新品种种权申请已被农业农村部正式受理,预期2023年拿到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同时联合开展航天育种工作,发射在轨航天育种种子载荷1000g。

  2020年,教授工作站建设核心区威远县向义镇获得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界牌镇南强村获得示范村称号

  2021年,威远全县无花果种植培养面积达到5.2万亩,总产量5万余吨,实现产值9.3亿元,种植规模和加工能力均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威远获得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称号(农办产〔2021〕2号)

  2021年,我校作为参加和支持单位参与了威远县以无花果为核心内容的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申请,目前威远无花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开始立项建设

  在教授工作站,选育无花果的良种是最早攻克的一项工作。教授工作站于2011年为威远引进、育苗,提供了4个品种的无花果。

  这4个品种中的“B108”,就是“甜城红”的前身。因为大田选育和普遍推广地在“甜城”内江,其果皮暗红,果芯鲜红,所以“108B”无花果新品种正式命名为了“甜城红”。

  这份成果认定书上排位第一的李金平,现任威远县无花果科研所任所长。李金平是我校2012级的研究生,师从马会勤教授,就读研究生时,学校从以色列引进了“108B、110、1011”等十多类无花果品种,李金平被安排为主研人员,在马会勤教授带领下开展选育工作。

  研究生毕业,李金平回到内江。他见到威远数万亩面积的无花果,还有创办的5家加工公司,但是他也发现,威远一些无花果品种还存在果实近果柄部分不易成熟、单果太小等缺陷。这既限制了产量,也影响着鲜销和加工产品的品相。他认为迫切地需要更优良的品种来充实更替。

  这时,他想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正在选育的“108B”无花果品种。为了选育推广适宜威远种植的无花果品种,他足足深耕9年时间,2020年,威远无花果科研所正式向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申请认定。经专家们现场考察、考核和评审后,一次性通过认定。

  李金平谈到:“通过采用‘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模式,威远县教授工作站建立起了研发转化循环结构。坚持应用导向,教授工作站牵头专家马会勤教授联合涉及领域的专家,根据公司、专合社等生产主体的需求定向攻关,形成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成果第一时间转化到生产主体,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再反馈给教授工作站,教授工作站专家们再进行升级,最终满足生产主体的需求。通过这一种模式,在威远县已经转化‘甜城红’等新品种和生产、加工技术11项。”

  2022年,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表彰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决定》,李金平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他还曾获得四川省优秀员、四川省“青马工程”首批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对象、四川省第20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内江市劳动模范、内江市人才发展“三百计划”创新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教授工作站提供的科技助力下,经威远优选,获得四川省审定的无花果良种“甜城红”在威远推广4700亩,为农户增加效益47万元。

  教授工作站2021年为威远引进无花果新品系10个,栽培示范10亩,预期将获得良好的推广,部分替代原有主栽品种。

  为响应四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21年教授工作站开展了鲜食无花果及无花果加工品的电商研究,收集淘宝和天猫的无花果电商销售数据6000多条,对四川威远的数据来进行了专门的提炼和分析,为威远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年度发展建议和商品学路线图。

  教授工作站还支持并参与了金四方果业II期的建设,二期工程将无花果的加工能力扩大3500吨,同时形成了从品种、苗木、农资到加工和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社会服务系统。过去五年合作中引进的无花果品种慢慢的变成了威远重要的鲜食品种,鲜食无花果零售达到150万斤,增加收益750万元。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威远教授工作站2015年挂牌,7年以来服务当地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威远教授工作站与威远无花果研究所密切联系,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以园艺学院为基础,联合我校工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化学院、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多学科结合解决无花果产业的生产实践问题,覆盖了无花果新品种的培育与栽培展示、水肥一体化栽培、无花果产品干燥、无花果市场与销售信息的抓取与电商指导,开展专业培训300多人次。引进无花果新品种十余个,获得升级良种证书1项,自主培育无花果新优系7个,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20篇。品种与技术除了辐射到四川省内的无花果种植区外,还特别对山东威海、新疆喀什等无花果集中产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产业推动作用。国际化是四川威远无花果教授工作站的另一个特色,接待国外无花果专家二十余人次,明显提升了我国无花果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