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花园榜样在身边】章彦俊:在非洲种谷子的“中国好人”

- 2024-03-20 - 包装袋
产品详情

  章彦俊,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人,1987年从原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下花园区农委工作,现任下花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推广研究员。从2000年起,他开始在下花园区推广种植“张杂谷”,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等荣誉称号,成为“张杂谷”推广圈内的“名人”。

  土生土长的章彦俊对下花园区属山区半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情况很了解,怎么样根据实际情况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经过多年研究,他对谷子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种植“张杂谷”作为促当地增收的首选。

  2000年起,下花园区农业推广站与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开展了长期合作,每年扩大“张杂谷”种植面积,使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先进生产力。2007年,下花园区武家庄村320亩杂交谷子平均亩产达到680公斤,农民武尚金种植的“张杂谷5号”谷子创出了亩产810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是传统谷子的2倍多。随着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下花园区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使新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2008年,下花园区“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9800亩;2010年,达到2万亩;2011年,达到2.2万亩。

  近年来,随着“张杂谷”获得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肯定,向非洲推广杂交谷子项目上升为国家计划,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张家口市农科院从2008年开始派专家到尼日利亚等国试种杂交谷子。

  2013年8月,章彦俊带着他心爱的“张杂谷”种子,到达非洲尼日利亚瓦瑞农场,开启了他推广“张杂谷”的非洲生活。到非洲尼日利亚后,章彦俊和同事克服气候差异大、高原反应、食宿不便利等困难,对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

  章彦俊的主要工作是推广杂交谷子优良品种,开展课堂培训和田间示范,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在尼日利亚,一年可种植谷子2至3茬。章彦俊在2亩地上,播下了近30种杂交谷子品种。他说:“白天,我一起床就到地里记录每株谷子的生长情况,生长高度,几片叶子,每片叶子的长度、宽度、花期;晚上,由于当地不通电、没网络,就在农场短暂的自发电时间内研究白天的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底,章彦俊终于确立了两种比较适合当地生产的谷子品种,并将种植规模从2亩扩大到了5亩。

  2017年3月,章彦俊到埃塞俄比亚推广和种植“张杂谷”。章彦俊采取套袋、请专人防护等措施防治鸟害。从试验示范到高产创建,再到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农场的员工们看到成熟的谷子后,陆续上门请教,章彦俊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了员工。

  章彦俊从农业理念入手,让非洲当地人认识了现代农业,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杂交谷子的种植及管理。5年来,杂交谷子产量大幅提升。5年间,两次援非,章彦俊利用农闲时间到马里、乍得、肯尼亚、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等近10个非洲国家考察适宜谷子生长的环境,为推广和种植杂交谷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张杂谷”示范基地或示范农场,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农业科研,使杂交谷子种植面积多国累计达到4万亩,促农增收4600万元(人民币),惠及人口6.3万人,为消除非洲部分国家的人口贫困做出了贡献。章彦俊通过努力,筛选出适合非洲种植的6个谷子品种,在他和当地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异常干旱的环境中长出了“张杂谷”。在章彦俊和同事的努力下,2018年,在非洲建起了15万亩的谷子示范田,完成了25万公斤的谷子制种。

  2019年,章彦俊第三次援非,到布基纳法索开展“张杂谷”的科研示范产业化工作。他说:“根据组织安排,我从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将进行为期三年的援非工作。主要工作是主持‘张杂谷’在布基纳法索的科研示范产业化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大有可为,尤其是‘张杂谷’,从气候、土质等条件和特点来说,比较适合非洲种植。希望多帮助非洲人民种好张杂谷,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有耕耘就有收获。章彦俊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10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成都举办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章彦俊作为敬业奉献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系张家口市唯一上榜的典型人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